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_400元4个小时快餐电话_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黄河流域下游省份之一,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明确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为山东省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理念和核心要义,践行黄河国家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核心要求,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省目标,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山东实践、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以深邃历史观和基本民生观把握贯彻落实黄河战略的重大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视角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深邃的历史观提出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同时,黄河对流域的生态演变产生重大影响。黄河既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也是区域生态的重要影响者。从人类历史时期看,受地形条件影响,黄河多次大致以郑州为顶点在黄淮海大平原剧烈摆动、南侵北犯,下游的频繁决溢改道,导致原有水系剧变和生态系统紊乱,由此带来生态灾难的例子俯拾皆是。因此,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才能在理论上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才能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动摇、松劲、开口子,就降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力度。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从一般物质需求转向为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态、教育等多方面立体需求,特别是对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高品质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宗旨要求。近年来,山东省聚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例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坚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组织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不断深化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管理创新,持续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能。与2013年相比,2022年山东省PM2.5平均浓度达到36微克/立方米,下降63.3%,优良天数比例增加33.2%,重污染天数从60.8天下降至3.5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品”,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以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推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导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自然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的根本遵循。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省建设新格局。在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一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1+1+8”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方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八大标志性战役圆满收官,9大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二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更好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重点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等产业的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责任,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在“高碳排放、高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经济增长形成矛盾和制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把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可承载范围之内,实现“产业生态化”;另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价值体现出来,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同时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即实现“生态产业化”。因此,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深入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淘汰落后动能,推动钢铁、焦化等9个行业及建材、化工、铸造等产业集群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通过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把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制定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统部署160项工作任务,明确151项政策清单,把先行区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发力,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作为重要载体,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三、以整体系统观和严密法治观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就要从全局角度谋划治理之道,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着眼于系统最优而非局部最优来选择治理方案,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严密法治观。

坚持整体系统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和治理的基本要求。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黄河流域各自然生态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发展、重大区域(流域)发展战略是从系统观念出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域,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均强调流域治理和发展的协同性,根本要求是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统筹推进大江大河流域协同治理和保护。因此,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需坚持整体系统观对黄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如泰沂山脉、昆嵛山脉、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沿海、沿黄河、沿京杭运河生态带等,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黄河下游生态安全屏障。

严密法治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坚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同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密集制定、推出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但有些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和落地实施。山东省坚持制度创新,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在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沿黄9省区率先制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成立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观测站,与河南省建立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全部落地应用,同步配套建立了成果更新调整和跟踪评估机制,建立了山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三是高位推动“湾长制”,实行“一湾一策”精准指导,管湾、护湾、治湾水平显著提升。四是建立覆盖山东省的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印发实施《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山东省16市133个县(市、区)全部完成301条跨县界河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推动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五是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此外,立足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统筹谋划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1+3+N”规划体系,明确了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出台了《山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推动省内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四、以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全民行动和全球共赢的战略实施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全面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攻坚机制,强化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作用。对此,山东省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一是锻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深入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创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将审判机关纳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为依法、快速、有效惩治环境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由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四级“一把手”担任本辖区“生态警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治理,从制度层面推动山东省“大环保”格局建设。三是建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提出服务一线执法、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科学决策“三个服务”新理念,打造“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企业服务”山东模式。四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五个重大关系,提升基层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积极研究解决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合力。

坚持全民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社会参与力量。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汇聚起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山东省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扩展渠道,优化程序,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生态道德,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积极开展绿色行动,引导民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碳排放,如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4层楼以下尽量走楼梯、出差旅行提倡自带水杯和洗漱用品、减少纸制品消耗、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坚持全球共赢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国际参与力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赢观,擘画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坚持全球共赢观,推动山东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中走在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部长级全体会议上宣布山东作为示范省份参与生物多样性金融(BIOFIN)项目,山东省成为“中国BIOFIN项目——生物多样性金融计划项目”唯一示范省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将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经验,助力提升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为黄河流域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未来,山东省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仍然具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在生态保护技术、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开放平台的作用,加大环保技术交流合作,对标国际成熟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优化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山东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的行动措施,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保重大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要更加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

作者: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魏东,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彦丽,山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2023第3期